找到相关内容316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佛旨趣(下)

    而言;至于“净心第一”和“利他为上”,前者是声闻解脱的要件,后者是大乘菩萨的志向。这已透彻地把“三法印”以及大乘特质通通点到了。虽然简要,但已非常周延地勾勒了“佛法大意”。  注释:  1.印顺导师著《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774740.html
  • “学”、“证”之间——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困境及其反思

    虚对佛教考据学的批判,既是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传统与特质,也是立足于佛学的“解证”传统和信仰基础。太虚将大乘佛教的经典都看作是佛陀精神“契时契机”的流布,是对佛陀之“本心”的体证,而此信仰本身是不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474754.html
  • 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

    北京:学林出版社,1999年;肖登福《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》,第九章“论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响及佛经真伪”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年。)从宗教特质来看,“密教特色,在事多神”,(注:...

    刘永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574812.html
  •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

    被一些固定的特征,例如颜色、大小、方向等限制住了。对我们而言,“小”的特质代表有个小的现象真实存在,而“大”就表示有个大的现象真实存在。在我们二元对立的世界中,只要某件事物被定上了固定的性质,它就永远...不美的东西。 因为并没有真正存在的美丽或丑陋限制着事物,不具美丽和丑陋本质的空性,才可以同时具有成为美丽和丑陋的可能性。空性的意思是:虽然事物并不是天生具有某些特质,但也不是天生就不具有那些特质,这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876305.html
  • 陈兵教授: 禅定的身心效应

    优婆塞戒经。禅波罗品》教导居家大乘佛教徒修习的,主要是在生活中随时观察、把握自心的禅定。 2. 厌世及难以入世。观察世间苦空无常,人身不净,以期超出世间,是佛教禅定尤其是小乘禅的突出特质。就其超出生死轮回的...

    陈兵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476337.html
  • 陈兵教授 :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

    易入圆顿法门;不先入大乘渐道,迳直入圆顿法门,往往弊病多端,欲速而不达。古来多数卓有成就的大德,走的都是从大乘渐道入圆顿法门的路径。大乘渐道以深入世间双修福智、即世间而出世间为特质,能对人的德行才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676339.html
  • 佛教与青年

    品德而定。若然在特质方面说:则凡是具有坚毅不拔的意志,具有勇敢进取的雄心,具有肯干、苦干、实干精神的人,皆可以名之为青年。因此在座各位,只要你有青年的朝气,有青年的魄力,有青年的雄心,有青年的苦干精神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76629.html
  • 元朝的崇佛及其相关的乐舞内容

    一层神秘面纱的“天魔”,令人刮目相看。作为曾在元宫廷乐舞中占据重要地位,甚而对元朝命运产生重要影响的乐舞品种,它的这一文化特质本身,也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。   天魔舞的前奏曲是欢喜佛和秘密法。对此,...

    王福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0176960.html
  • 批判与回应——略论中观应成派对唯识学三自性思想的批判

    尤其重要。唯识学中使用“自性”概念的范围很广,相类的词有自相、自体等。自性,从词义上是指诸法所具有的自己特殊的性质,这特殊的性质只局限于某一事物本身,不与他相共通的。它指示的是特质性。[[28]]唯识...空相,所以观之才能见空。土地有土地的成分,它区别于大水,指示着土地本身为特质性地存在,自性地存在,十八空相也是如此。当然,这样的自性并不是自有的、恒常的、独立的存在。即是说明了法与法之间差别性的存在,...

    海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577109.html
  •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

    的宏伟使命。   佛教要保持对真理独到觉悟与体证的特质,才能成其为佛教;而佛教要延续传承,又必须与承载它的时空环境相谐调、必须与它所处的人间社会相适应、必须与它所面对的时代和其时代人们的机宜相契合。...

    正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977111.html